首页

黑冰女王调教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30 00:15:30 作者: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浏览量:58492

  近年来,医疗科普类短视频在互联网上走红,但相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不少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近期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虽然有医生资质,但他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

  真医生也做伪科普

  随着政府和平台监管的加强,是否拥有认证信息已成为区分是否为正规医疗科普账号的关键。不过,即使是通过了平台认证的账号,也不可全信。

  例如,一位认证信息为某三甲医院急救科的医生在短视频中宣扬:“反式脂肪酸的毒性超过了所有食品添加剂,被列入黑名单,还曾被世卫组织多次指出是致命的化学物质”。但事实上,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和代谢方面的疾病,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它会直接导致癌症,世卫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未将其列为致癌物。

  再如,一位认证信息为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在短视频中称:“如果你不想花几十上百块买漱口水,就用几块钱的碘伏来漱口”。可是,碘伏主要用于皮肤和伤口消毒,不适合作为日常漱口水使用;若用碘伏漱口,容易刺激口腔黏膜、破坏口腔菌群、还可能导致碘摄入超标等问题。

  还有,另一位认证信息为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发布了一条“体内有没有癌,看手就知道”的视频。不过在这条视频下方,不少网友发图片表示自己出现过指甲有黑线、手掌发红等现象,去医院检查,发现是甲母痣、灰指甲等问题,并非患癌。

  记者发现,这些传播不实信息的医生有一个共同特点——跨专业“科普”。上述急救科医生的视频主要以保健养生科普为主,没有急救方面的内容;而两位皮肤科医生的短视频内容则涉猎皮肤科、妇科、眼科、口腔科等多个科室。

  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

  为什么医生会跨专业“科普”?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医生背后,其实是MCN机构——连接内容创作者和广告主的中介服务组织。MCN机构通过让医生带货,实现商业变现。

  签约MCN机构导致医疗科普变味的案例比比皆是。此前,有签约过MCN机构的医生现身说法,称MCN制作团队会过度干涉其科普内容,包括制作团队给医生的科普视频脚本里,很多地方用词不准确,有许多太过绝对的用语或是网络流行语。倘若医生把真正优质、有价值的内容写成文案,MCN机构又不满意,认为不适合互联网传播。

  调查发现,伪科普文案极易获取。在网购平台上,记者以“医疗科普口播素材”为关键词搜索,找到大量超低价医疗科普类口播稿,如“儿童健康科普文案8000+份”“16287份老年健康养生文案”“中医养生文案口播素材”等。

  记者购买了一份“儿童医疗健康科普文案”,查看小标题“幼儿急疹高烧如何处理”,文档给出了服用布洛芬、退热药和镇静药的建议。然而,有三甲医院医生表示,幼儿发热或起疹子后,正确的做法是到医院就诊,验血后确认感染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才能确诊为幼儿急疹。此外,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家长应避免过度治疗。

  记者翻看文档中的内容,其中充斥着大量伪科学,如“阿司匹林配红酒可防耳聋”等。文档中的内容与短视频中许多“医生科普”内容异曲同工。

  记者还从多家三甲医院获悉,大部分医院并不会审查医生个人账号的内容,也不为医生“科普”内容背书。有医院还建议,不要盲目听从短视频中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短视频科普内容仍需加强监管

  记者查看了多家平台的认证规则发现,不同平台对于医生身份审核认证的标准不一。一些平台需要医生提供医院出具的在职证明等多种资料来验证医生的真实身份;一些平台仅需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就能获得认证;还有一些平台对药剂师、护士等身份的证明也予以认证。

  除了认证标准不一的问题,还有正规医生资质被盗用、MCN机构运营医疗专业账号等问题。此前,就有媒体曝光过民营医院套用其他三甲医院的资质,为该院医生完成社交平台注册认证的案例。加上医生普遍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内容更新,MCN机构就会将医生注册好的账号代为管理。

  绝大多数MCN机构运营医生账号的目的是获利。为了增加流量和粉丝量,MCN机构往往要求签约医生发布一些不属于该医生所从事的垂直专业领域的内容,甚至通过“软色情”等内容来博取眼球。

  目前,监管部门已相继出台多个文件,以规范医疗科普乱象。而面对当下仍有不少真医生讲伪科普的现状,平台也应采取新措施,应对新问题。例如,通过AI识别关键词,对可疑内容进行限流或标记“内容存疑”;加强科普类账号的“专业认证”,未认证账号不得发布专业领域内容;定期公示伪科普内容下架量、账号处罚案例等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白璐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调度会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新京报讯(记者 赵敏 闫沫琛 实习生 张新惠)当地时间3月22日晚上8点左右(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1点左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据俄联邦调查委员会最新数据,目前袭击事件已造成70人死亡,上百人受伤。23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两位亲历了此次恐袭的中国留学生。距离袭击发生已有10个小时,燃烧的屋顶、像鞭炮的枪声、逃跑的人群、遇难的同伴,依然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香港漫游记:“五一节”看“海上烟火”品自助大餐

尽管十月的雾灵山已微寒,仍挡不住众多游客出行的脚步,登上山顶,俯瞰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广袤无垠的大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秋天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视觉冲击。

“发现最美铁路”走进东北地区:在白山黑水间感悟发展之美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全面排查突出问题隐患,分类施策,集中攻坚,推动所有查实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尽快办结。

《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谈判在港圆满结束

“雪龙2”号船大洋队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昆仑站队“雪豹”2乘组历时62天依次抵达泰山站、昆仑站及冰穹A区域,顺利完成了我国第二代国产极地特种载具的技术测试与性能验证;不久前,考察队员成功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南极冰盖“环”国际合作计划任务,填补南极冰盖边缘关键数据空白区,为精确评估这一扇区的冰量流失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既是稳压器又是储存器 这个巨型“充电宝”不一般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郑昊说,从古时起,人们就认为吃时令蔬菜利于养生,《论语》中曾言“不时,不食”,就是告诫人们食物要符合时令节气规律。如今,吃春菜更多的是品味新鲜感和仪式感。“喜好春菜的饕客们可以踩着春天的节奏,享受‘舌尖上的春天’。”(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